全面适配信创生态

400-100-5265

预约演示

首页 > HR管理案例 > 员工侍父病危遭解雇 法院引《孝经》判企业赔偿11万

员工侍父病危遭解雇 法院引《孝经》判企业赔偿11万

2025-04-15

红海云

当传统孝道与现代职场规则碰撞,北京一起劳动争议案件引发社会热议。法院援引《孝经》经典判案,认定企业解雇照顾病危父亲的员工属违法,判决赔偿11万余元,为职场人文关怀树立司法标杆。

北京某科技公司高级工程师张某遭遇职场与亲情的两难抉择。2022年1月21日,因其父病情突然恶化,张某向公司申请1月24日至30日的事假陪护。请假期间,他先后通过微信向主管发送了父亲病历、病房实况及陪护视频等证明材料。

1月26日,公司人力资源部要求补充请假材料,张某回复称所有资料已提交直属领导。不料两天后(1月28日),其父不幸病逝。当日下午,公司却以"未经批准擅自缺勤"为由,单方面发出《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次日,公司虽通过邮件表示慰问并承诺发放5800元丧葬补助,但坚持解除劳动关系。

张某于2022年2月提起劳动仲裁,仲裁委支持其诉求后,公司提起诉讼。一审法院经审理指出,本案核心争议在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合法性。法官特别强调,在父亲病危的特殊情况下,张某的请假行为既是为处理紧急家事,更是践行"病则致其忧"的孝道传统。

判决书援引《孝经·纪孝行章》阐释:"孝子侍亲,病则致其忧",认为子女在父母患病时尽心照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法院指出,企业在明知员工父亲病危的情况下,仍机械执行考勤制度,既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友善原则,也有违公序良俗。尤其员工痛失至亲当日收到解雇通知,更显企业管理缺乏人文关怀。

关于5800元慰问金争议,法院认定企业出尔反尔的行为违背诚信原则,应予支付。最终判决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113520元及全额慰问金。公司上诉期满后申请再审,2023年2月28日被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裁定驳回。

本案判决书特别强调,规章制度不应是冰冷的条款,企业管理应当体现"刚柔并济"的智慧。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用人单位行使管理权时应当兼顾制度刚性与人性温度,这既是法治精神的体现,更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石。

案号:(2023)京02民申67号,(2022)京0101民初14533号

企业解雇员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企业解雇员工是一项涉及法律、道德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决策,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劳动纠纷甚至法律风险。以下是企业在解雇员工时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

1.合法性:必须有法定或合同依据
企业解雇员工必须符合《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规的规定,常见合法解雇情形包括:

员工严重违纪(如旷工、贪污、泄露商业秘密等);
不胜任工作(需经过培训或调岗后仍无法胜任);
客观情况变化(如企业裁员、业务调整等);
协商一致解除(双方达成一致并签订协议)。
注意: 企业不能随意解雇员工,否则可能构成违法解除,需支付双倍经济补偿金。

2.程序合规:遵循法定流程
提前通知:非过失性解雇(如裁员、不胜任工作)需提前30天书面通知或支付代通知金。
工会程序:涉及裁员或单方解除时,需通知工会并听取意见(如有工会)。
书面通知:解雇决定必须以书面形式送达员工,并说明理由和依据。

3.证据充分:避免“无凭无据”解雇
如因员工违纪解雇,企业需提供充分证据(如考勤记录、监控录像、书面警告等)。
如因绩效问题解雇,需有明确的考核标准及记录,并经过培训或调岗程序。

4.人性化处理:避免激化矛盾
给予合理补偿: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N或N+1),避免因克扣补偿引发纠纷。
尊重员工权益:如涉及病假、产假、工伤等特殊情况,需谨慎处理,避免歧视性解雇。
沟通方式:避免粗暴解雇,尽量协商解决,减少负面影响。

5.特殊员工保护
孕期、产期、哺乳期女员工:不得随意解雇;
医疗期内员工:除非严重违纪,否则不能解雇;
工伤员工:在停工留薪期内或劳动能力鉴定前不得解雇。

避免“违法解除”的高额赔偿风险
如果企业违法解雇员工,员工可申请劳动仲裁,要求:

恢复劳动关系,或支付赔偿金(2倍经济补偿)。
6.合规文件与制度保障
劳动合同:明确约定解雇条款;
员工手册:规定违纪行为及处罚措施,并确保员工签收;
考勤、考核制度:需合法、合理,并公示。

本文标签:

热点资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