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资讯
INDUSTRY INFORMATION
案件详情
2015年8月,王某与某电子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担任业务员。公司规定,从已回款业务中核算王某的提成工资,并将其中的30%作为未回款业务的风险保证金。截至2022年4月30日,公司共扣留王某18.2万元风险保证金。2022年5月28日,王某离职后,将公司诉至法院,要求返还这笔款项。
法院审理
法院审理认为,风险保证金是从王某已取得的提成工资中扣除的,属于工资组成部分。王某已完成相应工作量,公司已享有工作成果,应支付相应劳动报酬。对于未回款业务,若不能归咎于王某的故意或重大过失,经营风险应由企业承担。公司全额扣留风险保证金,实质上是将商业风险转嫁给劳动者,有违公平原则。因此,法院判决公司返还王某18.2万元风险保证金,该判决已生效。
案件分析
提成工资属于计件工资的一种,是劳动者因完成特定工作业绩而获得的劳动报酬,应受法律保护。劳动者主张提成时,需就双方约定的工资产生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用人单位应诚信履行合同义务,不得随意克扣提成工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存在提成争议时,应及时取证,避免离职后无法提供证据的情形发生。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本文为企业提供了以下几点重要启示:
1. 合理设计薪酬制度,避免过度转嫁风险
企业在设计薪酬制度时,应明确提成工资的发放条件和标准,避免将经营风险过度转嫁给劳动者。案例中,公司以“风险保证金”名义扣留提成,实质上是将商业风险转移给员工,这种做法不仅违反公平原则,还可能引发法律纠纷。企业应通过合理的风险评估和激励机制,平衡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利益。
2. 遵守劳动法律法规,保障员工合法权益
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按时足额支付员工工资,不得以任何名义克扣或拖欠。案例中,法院明确指出扣留风险保证金的行为违法,企业应引以为戒,确保薪酬发放的合法性和透明度,避免因不当行为引发劳动争议。
3. 完善劳动合同和内部制度,明确提成发放规则
企业应在劳动合同或内部制度中明确提成工资的计算方式、发放条件和时间,确保员工对薪酬规则有清晰的认知。案例中,法院强调提成工资的发放条件应基于双方约定,企业应通过书面形式固定相关规则,避免因约定不明而产生争议。
4. 加强员工沟通与信任,减少劳资矛盾
企业在处理薪酬问题时,应与员工保持充分沟通,及时解释薪酬计算和发放的依据,增强员工的信任感。案例中,王某因长期被扣留提成而提起诉讼,反映出企业在薪酬管理中的沟通不足。通过建立透明的沟通机制,企业可以有效减少劳资矛盾,提升员工满意度。
5. 注重证据留存,防范法律风险
企业在薪酬管理中应注重相关证据的留存,如提成计算依据、发放记录等,以应对可能的法律纠纷。案例中,法院判决的关键在于劳动者已完成工作并享有提成的权利,企业应通过完善的记录和证据管理,防范因举证不足而承担不利后果。
6. 优化风险管理机制,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企业应通过优化内部管理机制,如加强客户信用评估、完善回款流程等,降低未回款业务的风险,而不是简单地将风险转嫁给员工。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企业可以在保障自身利益的同时,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