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资讯
INDUSTRY INFORMATION
2020年10月,上海金山朱泾某防护用品公司因业务需求紧急聘用了操作工李某。然而,李某在入职的两个小时后突发疾病猝死,此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事件中的诸多细节,如企业责任、法律规定、社会伦理以及经济压力等问题,无不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
01入职两小时猝死,家属索赔140万
李某的猝死引发了社会的极大关注和讨论。部分网友认为,公司员工猝死仅仅两个小时便猝死说明其自身健康存有问题,公司在此过程中并无直接过错,因此不应当承担高额赔偿责任。另一些网友则认为,一旦签订劳动合同,李某便成为公司正式员工,尽管在试用期内,公司仍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从死者家属的角度来看,这样的猝死带来了极大的精神与经济打击。李某是家中的主要经济支柱,其去世不仅使得家庭成员失去重要的情感支持,也进一步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引发了对经济赔偿的高要求。
02员工入职猝死,是否属于工伤
关于李某猝死是否算作工伤的问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工伤认定的七种法定情形和三种视同工伤情形明确指出,员工在工作时间和岗位上突发疾病死亡或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的,属于视同工伤。尽管李某的猝死源于其个人健康问题,但发生在工作时间和岗位上的事实,使其具备工伤认定的条件。
用人单位不能以试用期或短时间入职为由推卸责任。根据《劳动法》第七条,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这意味着,企业一旦雇佣员工就必须对其在岗期间态负责任,不得因试用期等原由推脱。
03出了工伤事故,HR该怎么办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来看,此次事件暴露了公司在员工入职体检和紧急事件处理方面的疏忽。现代企业在吸引和管理人才时,应当重视并完善入职前的健康体检流程,这不仅是对员工负责,也是在规避企业运营中的潜在风险。
在事件引发公众讨论后,公司最终选择在人道主义的基础上给予补偿,显示了企业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但在此之前,公司试图以试用期来推卸责任,也显示出企业在处理突发事件时缺乏成熟的应急机制。
社会舆论与公众讨论
不同意见的网友从各自角度表达了对事件的看法,推动了社会对工伤和企业责任的广泛讨论。部分支持公司的网友认为企业在法律上与员工突发疾病无实质关联,要求企业承担高额赔偿并不合理。相反,支持员工及家属的网友则认为,无论何种情况,公司在法律上都需负有一定的责任,需为员工提供保障。
疫情期间,企业普遍面临订单锐减的巨大经济压力,加重了企业的运营负担,在此背景下突发员工猝死,更是雪上加霜。家属提出的140万元赔偿要求,使得本就困难重重的企业境况更加复杂。最终调解的90万元赔偿加5万元的人道补偿显示,企业和家属能够在合法的基础上达成一定妥协与和解。
最后,
李某猝死事件展示了在劳动关系的建立、工伤认定以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诸多问题。从法律的角度看,企业需依法承担责任,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脱;从企业管理角度,HR部门应完善体检及应急处理机制,以保障员工权益,减少因疏忽导致的不必要风险;从社会伦理角度,企业应当在法律责任之外,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对员工与其家属提供适当的人道支持;从经济角度,企业需在疫情等不可控因素下,财政规划中预留处理类似突发事件的资金,确保企业能够在各类突发事件中,有能力维持运营。
合理管理劳动关系、完善企业应急机制、平衡法律责任与社会责任多方面综合考虑,才能构建更为和谐公平的劳动保障环境。李某事件虽然解决,但启示深远。企业应当从中吸取教训,完善管理机制,守护员工权益,树立负责任的企业形象,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