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资讯
INDUSTRY INFORMATION
近日,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新经济智库(CiNE)首席研究员、湾区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克力接受羊城晚报记者就数字经济相关问题的采访,以下是访谈内容。
01、产业数字化转型迈上新台阶
记者:《“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更加深入……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完备,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推进绿色发展。而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是制造业大省,产业数字化也是这两年一直在提的事情。在您看来,广东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转型最大的难题是什么?接下来应该通过怎样的方式途径去继续推进?
朱克力:广东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最大难题,在于传统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从转型的意愿到能力都不够,主要体现在资金投入多导致不能转、技术门槛高导致不敢转、人才缺口大导致不会转,比如数字化转型需要的人才既要懂生产制造又要懂数字经济、既要了解技术又要了解平台。这些都使不少企业面对数字化转型“心有余而力不足”。
接下来,应当重点从两方面协同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迈上新台阶。一方面,运用产业互联网平台连接和激活实体经济,通过华为、腾讯等大型跨领域互联网平台,带动服务和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运用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产业数字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把产业链和供应链上下游协同起来。具体而言,一要支持发展产业融通平台,完善“政府—金融机构—平台—中小微企业”联动机制,推行普惠性的上云用数赋智服务措施;二要助力降低数字化转型难度,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业务发展模式,提升企业发展活力;三要帮助企业实现产业供需调配和精准对接,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四要充分发挥智能应用的作用,促进生产、流通、服务降本增效。
记者:另外,《规划》特别提出了要推进绿色发展,这一点和推进数字化转型之间是否会有互补的关系?还是说会加重数字化转型的成本?您能具体说说吗?
朱克力:绿色发展与推进数字化转型二者之间,完全可以实现协同互补,不应从谁会加重谁的成本来理解二者的关系。面对碳中和碳达峰的历史性转变,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真实成本和收益尚难明晰,但绿色发展下的碳成本是相对可预期的。要明确的是,数字化转型是手段,绿色发展才是目标。绿色发展是对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要求和方向牵引,任何不符合绿色发展的诉求,难言成功的数字化转型,我们不能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而要以绿色发展为依归。
进一步而言,就是以绿色发展引领数字化、以数字化赋能绿色发展。要发展绿色化与数字化相互融合的新技术,积极培育绿色数字产业新生态,促进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我倡议在粤港澳大湾区发起成立“湾区绿色数字联盟”,加快确立绿色数字标准、推进绿色数字金融,以数字化赋能大湾区城市及能源、交通、农业和建筑等行业提升能源效率,缩小区域、城乡和行业间的“数字鸿沟”和“绿色鸿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02、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初步建立
记者:《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数据资源体系基本建成,利用数据资源推动研发、生产、流通、服务、消费全价值链协同。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成效显现,数据确权、定价、交易有序开展,探索建立与数据要素价值和贡献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数据要素”这个词还比较新,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应该从什么样的领域着手去做?广东在这方面的建设发展具备什么优势,政府、企业,谁才应该是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发展的主体?数据要素市场将为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带来怎样的新发展?
朱克力:当前数据要素市场处于培育初期,要素市场化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市场发展秩序尚待规范。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关键要确保数据互联互通、数据标准化规范化及数据安全保护,让数据充分参与到价值分配与创造中。首先是加大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力度,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管理制度,提高数据治理的规范性。其次是营造数据自由流动的市场秩序,鼓励市场主体、行业协会、政府部门共同搭建数据交易平台,探索数据交易程序和交易担保等机制。再就是加强数据确权与合理保护,健全数据交易法规,完善数据交易市场交易机制,促进数据产业加速发展,同时强化数据安全防护。
在全国范围内来看,广东率先构建省域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具备先决条件和综合优势。无论是数据资源总量,还是数据共享水平,均走在全国前列,这已经成为广东的重要战略资产。下一步将以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为突破口,打通数据要素价值创造、价值交换、价值实现的全链条。
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发展要坚持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多方协同发力,培育规范的数据交易平台和市场主体,完善数据定价体系和治理体系,有序开展数据确权、定价、交易,探索建立与数据要素价值和贡献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机制,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
关于红海云
红海云是中国领先的新一代人力资源管理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核心产品红海eHR系统,打破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功能模块数据割裂的局限,从核心人力管理、劳动力管理到战略人才管理,涵盖人力资源业务12大模块,百余项功能一体化布局。并通过红海云PaaS平台、Open API平台、自动化运维平台等底层数字化配套体系的赋能,让红海eHR系统拥有了业内领先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迄今为止,红海云服务的客户已成功覆盖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地区市场,已有逾千家大中型企业借助红海产品获得领先的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能力,广泛分布于互联网、地产、金融、医药、教育,汽车、物流、新零售等行业,包括中国银行、保利物业、石药集团、以岭药业、科兴生物、中金珠宝、华宇集团、祥源控股、雪松控股、真功夫、中邮金融、影儿集团、比音勒芬、曹操出行等众多头部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