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资讯
INDUSTRY INFORMATION
随着2024年年报季收官,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等国有六大行集体交出人才队伍建设"成绩单"。最新统计显示,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基调下,六大行通过精细化人力资源管理,实现员工薪酬水平与队伍规模的双重稳定,为金融体系稳健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薪酬数据显示,2024年六大行员工人均年薪同比增幅均保持在2%以上。据年报披露的应付职工薪酬及在岗人数测算,各行的薪酬构成仍延续"基本工资+绩效+福利"的传统架构。值得注意的是,在银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这一增长态势既体现了国有大行的人才保留策略,也反映出其对经营效益的审慎把控。
人员规模方面,六大行总人数达185.7万,较2023年微增0.4%,净增员超7000人。具体来看呈现"四升两降"格局:中国银行以1.9%的增幅领跑,交通银行(+1.56%)、农业银行(+0.82%)和邮储银行(+0.25%)紧随其后;工商银行与建设银行则分别出现0.98%和0.01%的微降。从绝对数量看,农业银行以45万员工规模居首,工商银行(41.5万)、建设银行(37.7万)分列二三位。
"金融业的马太效应决定了六大行的核心地位难以撼动。"经济学家盘和林分析指出,当前行业已进入成熟发展期,头部机构更倾向于维持人员规模动态平衡——既不会大规模扩招,也不存在系统性裁员压力。这一判断与年报数据相互印证:虽然部分银行存在总行部门降薪案例,但整体薪酬水平仍保持稳健。
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春季校招规模出现明显收缩。公开数据显示,农业银行校招名额同比缩减约1万人,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也出现30%-40%的降幅。业内人士解读称,这反映银行业正从"规模驱动"转向"质量优先"的发展新阶段。"数字化金融、绿色金融等新兴领域人才将成为未来招聘重点。"某股份制银行人力资源负责人透露。
专家表示,在金融供给侧改革深化背景下,国有大行通过薪酬体系优化和人才结构升级,正逐步构建起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人力资源体系。这种"稳中有进"的人才策略,既为实体经济输送专业金融力量,也为行业转型提供了稳定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