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资讯
INDUSTRY INFORMATION
3月25日披露的招商银行2024年度财务报告显示,这家以市场化机制著称的商业银行正经历薪酬体系深度调整。年报数据显示,尽管全年净利润实现1.22%的增长,但员工整体薪酬支出呈现结构性收缩。
值得关注的是,招行员工平均薪酬水平已连续两年下行。2024年全行人力成本总额680.88亿元,较上年缩减22.6亿元,降幅达3.21%。在员工总数增加672人的情况下,人均薪酬降至58.10万元,较2023年的60.37万元减少3.8个百分点。这意味着继2023年后,招行再度刷新近三年薪酬水平新低。
人力成本优化直接带动经营效率提升。年报显示,业务及管理费用同比下降3.73%至1076.16亿元,成本收入比改善1.07个百分点至31.89%。值得注意的是,薪酬调整覆盖全员,包括高管团队在内均作出表率,其中行长年度薪酬降幅达49.15万元。
在整体薪酬收缩背景下,科技人才队伍却实现逆势扩张。截至2024年末,全行研发人员总数增至10900人,占员工比例提升至9.3%,较上年增加250人。这反映出招行在数字化转型中持续加码科技投入的战略取向。
薪酬管理机制方面,招行延续了严格的绩效追索制度。虽然未披露最新扣回数据,但参照2023年对4415名员工执行4329万元薪酬追索的力度,可见其风险约束机制持续强化。银行在年报中强调,薪酬体系坚持"价值引领、工效挂钩"原则,通过动态调整保持市场竞争力。
分析人士指出,在总资产规模突破12万亿元、营收微降0.48%的背景下,招行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净利润正向增长,其中人力成本优化贡献显著。这种"增利不增收"现象,折射出银行业在息差收窄环境下的经营新常态。
招行人均薪酬降低原因分析
1. 行业整体降本增效压力
银行业利润承压:受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调、净息差收窄等因素影响,银行业普遍面临盈利压力。招行在营收微降0.48%的背景下,通过控制人力成本来维持净利润增长(1.22%)。
监管导向:近年来监管部门要求金融机构优化薪酬结构,避免过度激励,部分银行高管薪酬已受窗口指导。
2. 招行自身的战略调整
精益化管理:年报明确提到"持续推进降本增效",通过集约化运营、流程优化等方式压缩成本,人力成本作为最大支出项自然成为重点。
科技投入倾斜:虽然总薪酬下降,但科技人员数量和占比逆势上升(研发人员增至10900人),说明薪酬资源正向技术岗位结构性转移,传统岗位薪酬可能被稀释。
3. 绩效考核与风险约束强化
薪酬追索机制:2023年对4415名员工追回4329万元绩效薪酬,2024年虽未披露具体数据,但延续了"能高能低"的考核原则,部分违规或绩效不达标员工的薪酬被扣减。
高管带头降薪:行长年薪降幅达49.15万元,体现管理层与业绩挂钩的薪酬导向。
4. 员工结构变化
基层员工占比提升:年报显示员工总数增加672人,可能包括更多柜员、客服等基层岗位,这类岗位薪酬水平较低,会拉低整体平均值。
派遣人员影响:统计口径包含派遣员工(通常薪酬低于正式编),若其比例增加也会影响人均数据。
5. 长期薪酬市场化调整
招行此前人均薪酬长期居行业高位(2021年曾超67万元),此次调整也可能是对市场环境的适应性回归,使薪酬与银行业整体水平更趋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