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资讯
INDUSTRY INFORMATION
福建省妇女权益保障条例亮点解读
作为全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后第二批出台地方性法规的省份,福建省在保障灵活就业女性权益方面实现突破性创新。《条例》不仅细化生育支持政策,更首创针对新业态女性劳动者的保障机制,具体包含七大核心条款:
1.建立从业禁止审查机制
明确要求教育、托育等密切接触未成年女性的单位,必须核查应聘者及在职人员的性侵害、暴力犯罪等记录。一旦发现相关前科,立即取消录用资格或予以解聘。
2.强制实施妇科健康管理
用人单位须每两年为女职工安排含妇科项目的体检,35岁以上女性增加"两癌"筛查,所有费用由企业承担且检查时间计入工时。政府同步推进适龄女性HPV疫苗免费接种计划。
3.工作方式灵活化改革
孕期、哺乳期及更年期女职工可依据身体状况,与用人单位协商调整岗位、缩短工时或转为居家办公。企业必须保障其产假、育儿假等法定权益,哺乳时间纳入正常工作时间计算。
4.托育服务社会化激励
鼓励企业自建托育机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托育服务体系建设,解决职工育儿后顾之忧。
5.新业态生育保障破冰
针对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等灵活就业女性,政府将按劳动强度分级发放生育津贴,工会组织协助其参保。
6.职业技能培训倾斜
对产后返岗、失业及农村留守妇女等群体提供免费技能培训,符合条件者可申领培训补贴。
7.就业歧视全面禁止
严禁在招聘、晋升中设置性别门槛,人社部门将性别歧视纳入劳动监察,违规企业面临联合约谈。
贵州省配套措施同步升级
《贵州省实施办法》着重强化两项刚性要求:
实行薪酬透明化制度,集体合同必须载明男女同工同酬条款,允许单独签订女职工权益专项协议。
百人以上企业需配置母婴室、孕妇休息区等设施,未达标单位需限期整改。
上海市妇女权益保障再升级
作为政策先行者,上海在条例中新增多项全国首创措施:
建立就业性别歧视"黑名单"制度,违规企业信息将向社会公示。
将辅助生殖技术、无痛分娩纳入医保报销,减轻生育医疗负担。
明确居家办公工资标准,弹性工作期间薪资待遇不得低于正常出勤水平。
焦点问答:居家办公权益如何保障?
根据三地统一规定,经协商采用居家办公的女职工,其工资待遇、社保缴纳等均按正常劳动关系执行。用人单位不得以远程办公为由降薪或取消福利,考勤管理可通过电子化方式实现。如遇权益侵害,女职工可向工会或人社部门投诉,查实后企业将面临行政处罚。
(注:具体实施细则请查询各地人社局最新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