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资讯
INDUSTRY INFORMATION
近年来,职场活动与工伤责任的关联逐渐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尤其是在非正式工作场合中发生的意外事故,是否能够被认定为工伤,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比如说,年底了,很多企业都会搞年会,那么,在年会上饮酒猝死算不算工伤呢?请看下面的一则案例。
案件详情
陆先生生前供职于柳杉公司。去年1月29日下午5点30分左右,柳杉公司在临近公司的一家农家乐举办年会。原本在外地出差的陆先生为了参加年会,与同事急匆匆赶回上海。当他们抵达现场时,已接近当晚7点30分,此时年会已经过半。由于迟到,陆先生仅匆匆吃了几口饭菜,就开始举起酒杯与同事们逐一敬酒。
不久后,陆先生坐在椅子上稍作休息,却突然滑落到地上。同事赶紧将他扶起,但没过多久,他再次滑倒。随后,陆先生告诉同事他需要休息一会儿,便直接躺倒在地板上,并开始发出响亮的呼噜声。
到了晚上8点38分,一位同事拍下一段陆先生趴在地板上的短视频,并发到了他的微信上,计划次日用来开个玩笑。从视频中可以看到,陆先生面朝地板侧卧,面部、耳朵和手掌都显得异常发红,双眼紧闭,眉头紧蹙,且没有继续发出呼噜声。
接近晚上9点时,年会结束,众人陆续散场准备离开。但当同事们试图叫醒陆先生时,发现他已经完全没有反应。在场人员立即拨打了110报警求助。6分钟后,急救中心派车赶往农家乐,并将陆先生送至附近的医院。
根据医院的病历记载:“送至医院时已无生命迹象,患者于约21:00被发现意识不清且无法唤醒。21:14急救人员到场时观察到患者瞳孔散大、脉搏消失,口中可见呕吐物,并散发酒精气味,大动脉搏动完全消失。”当晚,医院出具了陆先生的死亡医学证明书。随后,鉴定机构对其心血样本进行检验,检测出乙醇成分,浓度为3.37mg/mL。
法院判决
1.一审判决
一审法院综合分析了双方的责任和过错比例后,作出了如下裁定:
划分责任比例:
员工陆先生因过量饮酒导致的猝死事故,个人负有重大过错,需承担80%的责任。
公司未完全履行安全保障义务,应承担20%的责任。
赔偿责任划分:
柳杉公司需按照20%的责任比例支付陆先生家属相关的赔偿费用,包括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用及精神损害抚慰金。
2.公司不服上诉,二审调解
柳杉公司对一审判决结果提出上诉,认为公司对陆先生的猝死并无明显过错,其责任不应承担赔偿。但在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调解下:
双方同意调解:
家属和公司在法院的主持下沟通协调,最终因彼此的让步达成一致意见。
针对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用及精神损害抚慰金等问题,双方达成了新的赔偿协议。
圆满化解纠纷:
法院通过调解方式,将冲突双方之间的纠纷妥善化解,既避免了更高昂的诉讼成本,也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平衡。
年会饮酒猝死工伤事件分析:
1.年会是否属于“工作相关活动”?
年会虽然带有一定的娱乐场景,但通常由公司组织,旨在增强团队凝聚力、总结工作内容、促进员工交流。对于受邀参加的员工而言,年会具有一定的“任务性质”,往往可以被视为工作的一部分。从这一性质来看,年会的确属于工作相关活动,员工参加年会也与履行本职工作有关。
2.饮酒能否认定与工作职责直接相关?
尽管参加年会带有工作性质,但饮酒通常属于员工的自主行为,且现行法律禁止强迫饮酒。这导致员工的饮酒行为与“履行工作职责”之间存在一定距离。陆先生饮酒后猝死,一方面是其饮酒过量所致,另一方面,公司未尽到充分的安全保障义务,两者共同导致了悲剧发生。
3.责任划分中的工伤认定难点
工伤的认定难点主要在于“行为与职责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能够证明公司在年会中通过组织形式或隐性要求促使员工饮酒(如需要敬酒表达社交礼节、年会流程隐性推动饮酒文化),那么事故更可能被认定为与工作相关,从而具备工伤构成的基础。但如果饮酒纯属员工的主观行为,则认定为工伤的可能性较低。
从案例来看,法院在裁判中着重考虑了以下两个方面:
①责任比例的合理划分:个人行为与组织责任相结合
法院认为,陆先生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须为其饮酒行为及后果承担主要责任。然而,公司作为活动组织方,对相关的安全管理失职,责任无法推卸。因此,按80%对20%的比例合理划分责任,既保障了员工家属的基本权益,也突出了员工自身行为造成事故的过错承担。
②调解优先的审理理念:均衡利益化解争议
在二审阶段,法院更加注重社会效果的实现,积极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这种做法避免了案件长时间反复诉讼,有效解决了关系双方的实际问题,也降低了双方的诉讼成本和情绪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