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业资讯
INDUSTRY INFORMATION
英国广播公司11日披露,拥有70余年历史的莲花汽车(Lotus Cars)正式宣布启动业务重组计划。受全球汽车市场波动加剧及美国关税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这家总部位于诺福克郡Hethel的跑车制造商将在英国境内裁减最多270个工作岗位。
据悉,莲花汽车由著名工程师科林・查普曼创立于上世纪50年代,其标志性的生产基地自60年代起便扎根诺福克地区。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目前正实施"中英双引擎"发展战略,其全球科技总部已落户中国武汉。
公司发言人在声明中强调,此次重组旨在应对当前市场环境的剧烈变化。发言人称:"虽然我们始终坚守英国制造的根本,但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全球市场中保持优势,业务调整已势在必行。"据悉,莲花汽车将进一步加强与最大股东吉利控股集团的战略协同,深化双方在核心技术、工程研发及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合作。
这已是莲花汽车近年来的第三次重大人事调整。公开资料显示,该公司在2022年1月曾对诺福克两家工厂进行人员优化,去年11月又削减了94个岗位。发言人解释称,此次重组是为了应对美国关税政策调整及全球跑车消费趋势变化带来的经营压力。
值得关注的是,莲花汽车已投入5亿英镑进行工厂升级改造,以推进电动化转型战略。目前该品牌正在量产电动SUV及跑车产品,展现出向新能源领域转型的坚定决心。公司表示,通过与吉利控股集团的深度合作,将有效整合全球资源,提升在电动化时代的市场竞争力。
美国关税政策对企业的具体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既有短期冲击,也有长期结构性调整:
1.直接成本上升,利润承压
进口原材料/零部件涨价:若企业依赖美国进口的原材料或关键零部件(如汽车芯片、特种钢材),加征关税会直接推高生产成本。例如,2018年中美贸易战后,美国对中国钢铝加征25%关税,导致全球制造业供应链成本上升。
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若企业产品出口至美国市场(如中国电子、机械、纺织企业),关税可能导致终端售价上涨,削弱价格优势。例如,中国电动车若面临27.5%的额外关税(基础2.5%+特朗普时期25%),在美售价将显著高于本土品牌。
2.供应链被迫调整
产业链外迁:为规避关税,部分企业将产能转移至第三国(如东南亚、墨西哥)。例如,苹果将部分AirPods生产迁至越南,中国家具企业赴柬埔寨建厂。
本地化替代:企业可能被迫寻找美国或盟友国家的供应商,但短期内可能面临技术不匹配、产能不足等问题。例如,华为被美国制裁后加速国产芯片替代,但高端制程仍受限。
3.市场策略被迫改变
放弃部分市场:若关税使利润归零,企业可能退出美国市场。例如,中国小型家电企业因25%关税被迫放弃对美出口。
转向内需或其他市场:企业可能加大本土或非美市场(如欧盟、RCEP国家)的销售力度。例如,中国光伏企业受美国“双反”关税打击后,转向开拓中东和欧洲市场。
4.长期战略调整
技术升级对冲成本:部分企业通过自动化、研发高附加值产品来抵消关税影响。例如,中国纺织业通过升级智能制造设备降低对廉价劳动力的依赖。
游说与法律手段:大企业可能通过政治游说(如特斯拉申请钢铝关税豁免)或WTO诉讼争取政策调整。
5.行业分化加剧
头部企业抗风险更强:资金雄厚的企业(如比亚迪、联想)可通过全球布局分散风险,而中小企业可能被淘汰。
受保护行业受益:美国本土产业(如农业、钢铁)因关税减少外部竞争,可能短期获益,但长期可能因垄断导致创新不足。
典型案例
特斯拉:2023年申请豁免中国石墨关税,因美国本土无法满足电池材料需求。
莲花汽车(原文案例):美国关税导致跑车出口成本上升,叠加市场需求变化,被迫裁员并加速与吉利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