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适配信创生态

400-100-5265

预约演示

首页 > 人力资源资讯 > 给钱也留不住骨干员工,因为你没有真的关心

给钱也留不住骨干员工,因为你没有真的关心

2024-03-29

红海云

真正关心员工,才能留住骨干。


最近,一位公司刚拿到A+轮融资的朋友王兵对我说:


“创业5年我很郁闷,连续4年,前一天刚评完优秀员工,第二天这个人就走了,钱也给了、认可也给了,怎么就是留不住人?!”


我问他,那你觉得问题出在哪?


“有时候我也会抱怨,现在的人怎么这么不知道满足,该做的我都做了,他们为什么还要走?但有时候我又不得不反思自己的管理方式。”


管理。


的确,许多管理者也许都有这样的疑问——留不住骨干员工,我做错了什么?让我们从管理角度,看看是否可以找到一些线索,解答这个问题。



01

无视需求阻碍了深度合作


问题一:越俎代庖,不懂授权


许多管理者学不会授权,常常越俎代庖。理由很简单,他们总觉得结果是从自己手底下出去的,代表着他的形象,他要负责到底,于是轻则对下属工作无限制地“指指点点”,重则大包大揽,而不是“找人完成工作”。


为什么要说“找人完成工作”,因为这正是管理的核心。


北京大学教授说过:管理就是通过他人完成工作。如果不用“通过他人”, 管理者只要把自己变成一个能力很强的员工即可,又何谈“管理”二字?


这个道理说起来简单,但是一个管理的通病,就是“道理都懂、就是做不到”。


这样做的管理者,必须面对2个后果:


第一,从员工角度来说:


越俎代庖的管理者,常常忘记,员工更有自我实现的需求,他们渴望成为能创造价值、甚至是最大价值的那一个,而管理者的越俎代庖,就是在阻碍员工快速成长并发挥才能。


试想一下,有一个什么事都插手、老表现出不满的上级,哪个下级能轻易获得工作成就,工作毫无成就,谁又能长期坚持?


一位教育集团的创始人就说过,自己曾经收到过下属的信,上面写着:“超级球员当不了一流教练。”为此,他深入反思自己的管理方式,是否有越俎代庖的嫌疑。


第二,从管理者角度来说:


越俎代庖、甚至大包大揽的管理者,经常流于琐碎。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管理者本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做出关键决策、持续带动增长、提高他人能力上,但“越俎代庖”的老板,必然会错置优先级,在鸡毛蒜皮里打滚,却忽略真正重要的事情。


问题二:拿“钱万能论”当偷懒借口


网上一度有这样的所谓金句:我上班就是为了钱,别跟我谈理想,我的理想是不上班。


作为一个务实的八零后老板,王兵是这么说的:


“我总觉得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要谈别的。如果不是骨干员工流失严重,我一直都很相信‘钱可以解决几乎所有问题’这种说法。”


在这个时代,谈钱似乎就是非常体面、有诚意的做法,但真是这样吗?


不可否认,物质激励确实很体现诚意,但管理者绝对不能打着给钱的名义做投机取巧的管理。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钱不值钱的情况下,光给钱还有用吗?



举个例子:


和一个有钱的人谈恋爱,TA愿意花更多时间在另一半那里,也许比TA愿意花更多钱,更能证明TA的真心。因为这个“有钱的对象”不缺钱,可是缺时间,换句话说,TA把自己的稀缺资源分给另一半,从某个侧面,更能证明爱。


一样的道理,当公司业绩越来越好,钱在管理者这里或许就越来越不值钱,“赚钱的能力”比“钱”更重要,这个简单的道理谁都懂,赚钱的能力来自哪呢?高绩效员工。


这时候,用不那么重要的“钱”来激励更重要的“高绩效员工“,换句话说,用“死的钱”换取“活的赚钱的能力”,是非常划算的,但这未必能代表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也未必是有效的激励手段。


更何况,员工是比另一半更聪明的人,因为另一半和你在一起是因为爱你,员工有什么理由爱你呢?


第二,光顾着给钱,而不考虑员工的真实需求,其实是一种逃避和懒惰——用钱多简单、关心人太难。


王兵曾经的一名骨干员工,离职时说了一段话,让王兵记忆犹新,他说:


“老板,我很感激你看中我,给我机会。但是从去年开始,我就多次申请,我想去做和创意相关的工作,可是你永远觉得我就是做运营管理的料,就算我把自己的小团队管好,做出一定的业绩,你也从来没考虑过,我转岗到自己更感兴趣的岗位;就算您经常给我们团队奖金,可是您从来没有真正正视过我的需求,你让我觉得我只是你的赚钱机器,而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员工,我很寒心。”


王兵起初很冤,在他看来,管理岗要优于某一个具体的创意策划岗,不论是级别还是薪资,他一厢情愿地认为,人总是看结果的,说白了就是“看钱”,给了骨干这么好的薪资和级别,还常常给骨干带领的团队奖励,为什么他还不满足?


但站在骨干员工的角度,老板王兵,写在他们之间的,或许是满满的“失职” :


骨干员工既然能成为一个运营方面的初级管理者,他就有潜能成为一个创意策划的管理者,毕竟,这是他心心念念想做的事情。


一个已经证明过自己能力的人,去做自己更感兴趣的岗位,老板王兵 只要稍微用点心,都可以看到这条路是可行的。可是直到骨干离职,他才意识到对方的渴求程度,这是失察,难怪骨干会觉得“寒心”。


这就是典型的拿“钱万能论”当失察、偷懒借口的例子,而高明的管理,会最大限度挖掘和发挥人的潜能,而不会让员工有“工具、机器”这样极端负面的感受。


毕竟,失去一个骨干员工,无论是在时间、精力、默契度上的“培养成本”、还是骨干离职后的“接替成本”,对企业的伤害或许更大。



02

如何正视需求?关心员工


真正的管理者,可以持续将企业的组织目标和员工的个人目标统一起来的,也就是尽可能地满足员工的工作需求,并达到组织目标。但能达到这种效果的前提是关心员工。


怎么关心呢?可以从了解开始:


故事一:“拉家常”的阿里政委


2004年,随着阿里巴巴的B2B业务高速成长,大量一线主管被公司提拔上来,但相比之下,整个团队在管理上比较粗放,这让马云很纠结。


很巧的是,2004年和2005年,《历史的天空》和《亮剑》这两部军事题材连续剧热播,马云看完后,受到了很大启发。


他觉得,被提拔上的这些一线业务主管们,就像《亮剑》中常常不按套路出牌的、军事主管李云龙——业务能力很强,但管理能力需要有人支持;


如果这时候,阿里的“李云龙们”,也能像电视剧里那样,有一位像政委赵刚这样的角色从旁协助,既能帮助李云龙做军事判断,又能不断传递核心价值观,避免李云龙为了打胜仗而忽视人才建设,以及为了打胜仗而不管不顾价值观的情况出现。


于是,马云回到公司,着手组建阿里的“政委模式”,而政委最重要的工作,是帮助业务部门物色好主管、建设好梯队,为团队做一些前瞻性的布局工作。



这听起来好像很“高大上”,但实际工作上,如果要给阿里政委画像,他们有6个关键词:


正能量、童真、知心姐姐、贴心小棉袄、指引方向、协作对抗。


举个例子,一个做“政委”的男生张琪,他能记住团队中23个女生的生理期时间,并在那之前提醒她们,他还知道每个团队成员家里有几个小孩、甚至是孩子的具体情况。他经常给中午忙得要死的人带午饭,每次跟别人聊天,别人还没有哭,他先哭了…


可见,这些政委是活跃在一线、帮助组织去关心员工的核心人物,有人甚至用“拉家常”概括政委的主要工作,但其实他们的工作很多,有人总结如下:


1

闻味道: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气场,管理者既要有敏感度和判断力,又要懂得望闻问切。望:透过现象看本质;闻:感受,闻气味;问:沟通;切:以小见大,切中要害。


2

摸温度:需要及时感知这个团队状况,团队士气是否过于低落,需要设法振奋一下,团队士气是否高烧不退,需要降一下温。


3

照镜子:认识真实的自己,肯定自己的优点,发现自己的短板。美己之美,美人之美!照镜子分照下属、照自己、照同事和照老板,都要做到及时交流,定期review。


4

揪头发:你知道你的上级现在想什么?你知道你上级的上级在想什么?上一个台阶看问题,把问题揪出来,揪上去。多方位多角度考虑问题,有全局观。


有了“政委体系”后,阿里的员工流失率明显降低,团队凝聚力不断加强,而作为最了解一线员工的管理者——“政委”,也确实通过关心员工、传递价值观的方式,提升了组织的凝聚力。


对于在“前线”打仗的员工、和在“后方”坐镇指挥的高层来说,政委稳定了军心、增强了团队战斗力。


故事二:哭泣的肯德基店长


肯德基等重多餐饮品牌的母公司,是百胜餐饮集团。它的前任CEO诺瓦克相信,真正的管理来自了解,来自实实在在地关心员工。而这种认识,来自一次和经销商的聊天。


有一天,诺瓦克在店里和经销商们讨论产品如何摆放,一个经销商说,“这个问题只要问问你们公司的鲍勃就好了,鲍勃是专家。”这话一出,一众经销商复议:“没错,问鲍勃,鲍勃绝对是专家中的专家。”


有人甚至还说:“我在这个行业里干了两年多了,但我这么久学到的东西,还不如跟鲍勃学习一天、得到的东西多。”


诺瓦克是知道鲍勃的,听了这些振奋人心的话之后,他就回身去找鲍勃,他觉得此时的鲍勃一定很高兴。可他无论如何没想到的是:鲍勃静静地坐在那里、泪流满面。


鲍勃对诺瓦克说,“我从来不知道,大家是这样看我的。”事实上,鲍勃在百胜服务了40年,那一天离他退休还有不到两周的时间。


诺瓦克也是在那一天,根据鲍勃的故事获得了启发,开始尝试去新的眼光去看待公司的员工,诺瓦克希望,自己可以真的了解他们、关心他们。


诺瓦克的故事,是理解愿望管理和动机管理的一个好例子,但这么说或许太僵硬,换成简单的方式,我们可以理解为关心员工,因为真的关心员工的管理者,才能理解员工的愿望和动机,也才能做出相应的管理。


正是基于这种新的管理思维,在诺瓦克手上,百胜集团从连年巨亏到连年成长。清华大学管理学教授宁向东认为:


诺瓦克在百胜其实就是创造了一种文化,一种人人都感觉到自己很重要的文化。骨干员工觉得自己是发动机,而其他人觉得自己像一片片齿轮和一颗颗螺丝钉。公司让每个人都有动机实现自我,去成长,去努力。


而这种文化,深深植根与管理者的了解、洞察和关心。


后来,诺瓦克出版了一本书叫《带谁都能带到心坎里》,来阐述他的管理理念,这本书的副标题,叫“40000个店长都是这样升上来”,建议您去看看这本书,从关心开始抓住人心,也留住企业最核心的资产。


工具:盖洛普Q10


最后,这里有一份全球顶级咨询调查机构——盖洛普给出的“评测和管理基层工作环境的工具Q10”,我们做了相应调整后,帮管理者将“关心员工”做到位:


管理者可以用这10个问题,去反思自己对员工是否关心到位,尤其是当出现骨干离职的情况时,管理者可以拿来做评估依据。

分隔图.png

关于红海云

  红海云是中国领先的新一代人力资源管理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核心产品红海eHR系统,打破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功能模块数据割裂的局限,从核心人力管理、劳动力管理到战略人才管理,涵盖人力资源业务12大模块,百余项功能一体化布局。并通过红海云RedPaaS平台、RedAPI平台、自动化运维平台等底层数字化配套体系的赋能,让红海云eHR系统拥有了业内领先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迄今为止,红海云服务的客户已成功覆盖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地区市场,已有逾千家大中型企业借助红海产品获得领先的人力资源管理数字化能力,广泛分布于国企事业单位、地产、银行、医药、物业、物流、餐饮、服饰等行业,包括中国银行、保利物业、石药集团、以岭药业、科兴生物、中金珠宝、华宇集团、祥源控股、雪松控股、真功夫、中邮金融、影儿集团、比音勒芬、曹操出行等众多头部企业。

本文标签:

热点资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