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适配信创生态

400-100-5265

预约演示

首页 > HR管理知识 > 如何建设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

如何建设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

2017-03-01

红海云

  如何建设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面临种种风险,使人犹豫。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案例,众说纷纭,使人迷惑。有些企业在讲信息化的成功,如数家珍,仿佛一夜之间就换了新天地。有些企业在讲失败的案例,巨大的资金投入,漫长的实施周期,难以使用的信息系统。有些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厂商在讲成功的案例,强大的软件功能,一流的实施团队,很高的投资回报;有些厂商在讲失败的案例,总会谈到客户基础管理水平差,不愿变革等等。

  但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涵义是什么?如何才能有效保证信息化的成功呢?

  我们想从信息成功的界定“认为成功的项目”和“实际成功的项目”、“成功IT项目”和“成功的信息化”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就建设信息化过程中的三个问题“做什么”、“如何做”“谁来做”,加以说明。

  “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定义

  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一般是以一个或多个IT项目的建设来开展的,因此有人将“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等同于企业“成功的IT项目”。在项目管理当中,又有“成功的项目”和“认为成功的项目”的区别。为了提高对“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认识,避免一开始就走入认识的误区,我们有必要先对这三个概念加以区分。

  “认为成功的项目”与“真正成功的项目”

  一个项目的成功与否是通过它的三个产出来判断的:1.项目实际成果;2.项目可交付成果;3.是否达到项目干系人的期望。

  其中,“项目实际成果”是项目追求的本质目标;“项目可交付成果”则是项目组工作成果的表现形式;“是否达到项目干系人的期望”则取决于项目干系人对项目工作成果的理解和判断。“项目实际成果”和“项目可交付成果”是判断项目成功的重要依据,但一个项目最终是否被判定为成功,则取决于“是否达到了项目干系人的期望”。因此项目经理一般会倾向于将追求满足项目干系人的期望,可能导致将项目做成“认为成功的项目”作为追求的根本目标,偏离了项目本来应该追求的目标――“项目实际成果”,产生“目标偏离”现象

  项目的“目标偏离”现象在人力资源管理IT项目建设中十分普遍。考虑到很多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项目是以外部力量为主导来建设的,项目经理关注短期的“认为的项目成功”并不奇怪。考虑到信息化项目在技术和管理上的复杂性,“项目干系人的期望”可能存在误区,也可能被误导,“目标偏离”就十分正常了。考虑到项目双方是通过“可交付成果”来判断项目成败的,而“可交付成果”与“实际效果”之间有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尚有疑问,所以“目标偏离”的问题就显得有些复杂了。比如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培训,但培训的知识在企业业务中可能用不到;如果能用到,用到的新知识是不是一定能提高企业的效率;如果能提高企业的效率,项目成本相比,投资回报是不是可以接受的?

  面对这些问题,解决的思路就是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要以自己的力量为主导,借助于“中立”、“权威”、“专业”的第三方的帮助,从企业根本的利益和需求出发,通过科学的项目管理,进行IT项目建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项目成功”。

  “成功的项目”与“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

  我们可以将“成功的项目”定义为满足了项目的PCTS(质量、成本、时间、范围)目标。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项目的成功完成是否就意味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完全成功呢?显然不是。因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IT项目建设是其中重要的第一步。要真正发挥IT系统的作用,则在于人力资源管理IT项目建成后的不断深入应用和持续改进。这同样要求企业有一支自己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来完成这项工作。

  从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要实现“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有一支自己的复合型信息化建设队伍至关重要。事实上,这只是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中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一个企业要成功地进行信息化建设,必须解决好三个基本问题。

  1.做什么?――目标和方向问题,明晰要建设什么样的信息化

  2.如何做?――方法和手段问题,保证企业信息化建设沿着正确的轨道向前迈进;

  3.谁来做?――组织和责任问题,保障企业信息化建设长治久安的组织设计和队伍建设。

  这三个基本问题贯穿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始终,对这三个基本问题的回答和解决也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始终的主旋律。

一、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做什么

  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有各种各样的具体原因:竞争的压力、降低成本的需要、市场机会的把握、决策执行速度的提高、客户服务的改善……如果将这些原因用一句话来概括,则可以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归结为: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中面临的现实问题,获得切实的收益。

  由此看来,如何认清人力资源管理现状,明确要通过IT技术解决的管理问题,就成为解决第一个问题的关键环节。这个问题的解答是通过现状诊断与业务工作流程优化,人力资源管理IT规划,系统需求分析等三项工作来完成的。

  1.业务现状诊断与流程梳理/优化

  业务现状诊断的作用是运用管理思想、工具、方法对企业管理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流程梳理/优化则是根据诊断的结果,充分考虑信息系统能够提供的支持,对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进行梳理或优化设计,设计人力资源管理在信息系统支持下的运作和管理模式。

  2.IT规划

  IT规划的目的在于架设管理和IT之间的桥梁,通过IT规划过程也是将人力资源管理的业务战略、管理问题、业务流程出发落实到企业的IT战略和软件系统规划上来。

  3.系统需求分析

  系统需求分析的作用在于将现状诊断和业务工作流程优化、IT规划的工作继续向前推进,将管理问题的解决与IT系统紧密结合起来,从业务出发提出对网络、硬件、软件系统功能层面的需求,为IT项目建设提供清晰明确的目标。

  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起点,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做什么”的回答是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灯塔,是否能够按计划实现这一目标是判断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唯一标准。因此企业必须在经行信息化建设之前进行充分的诊断梳理优化、IT规划和需求分析,保证一开始就树立起正确的目标。

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如何做

  “如何做”其实及时如何通过一系列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项目和持续改进措施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过程进行管理理,使之沿着在企业的控制之中面向“做什么”确定的目标,沿着正确的轨道向前运行的过程。

  目前,项目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已经得到普遍关注。项目管理解决的就是“如何做”中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的PMBOK知识体系,项目管理可以划分为九大知识领域。

  PMBOK中对项目管理9大知识领域都有专门的探讨,这里不再赘述。需要强调的是作为IT项目,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项目的最大特点是风险非常大,在项目启动前必须对风险有充分的认识。

  多年来国内外的信息化实践证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虽然风险巨大、难易预料,其中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关键是要借鉴以往的经验和教训,通过结构化的风险识别方法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对其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进行预估,采取预防和应对措施,达到未雨绸缪,提前对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

三、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谁来做

  回答了“做什么”和“如何做”的问题,最终要落实到“谁来做”的问题。也就是如何围绕目标和任务进行组织设计和人力资源保障,明确相应的职责。

  这个问题的回答是通过信息化组织结构和制度建设,复合型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两方面的工作来完成的。

  1.信息化组织结构和制度建设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不是“交钥匙”工程……”

  “必须处理好业务部门和技术部门、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关系……”

  ………………

  这些早已是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大家形成的共识并已变成了老生常谈;但一直以来都没有找到彻底的解决办法,其根源就在于没有从组织结构和制度建设入手进行彻底的变革。

本文标签: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哪个好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哪个好

热点资讯

  • 产假争议焦点,HR你怎么看? 2021-06-24
    在如今信息透明的社会中,企业会遇到不少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但其实更多需要解决的是劳动关系问题,比如因产假问题所产生的劳动争议。在这类争议中,有些是企业HR人员与职工进行协商后成功达成和解。但有一些则是无法达成和解,最后需要法庭来做出判断。因此,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则案例,并围绕“产假期间,究竟该按什么标准支付工资”该话题焦点来进行剖析。
  •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的影响有哪些?HR你得出结论了吗? 2021-10-20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资源成为第一资源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这也使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重新获得领导者的重视。而伴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先进技术对企业管理的冲击,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也开始成为组织战略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发挥巨大的管理效益。那么,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究竟能为企业带来哪些影响呢?
  •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步骤是什么?HR你列举过吗? 2021-10-25
    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相信不少HR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当然,也存在不少HR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并没有深入的了解,所以也不知道从哪些方面进行信息化建设。为此,今天通过列举关于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步骤,帮助HR渐渐打开建设思路。
  • 疫情期间企业可以统一安排带薪年休假吗?法官告诉HR答案 2021-12-03
    带薪年休假作为劳动者行使休息权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保障劳动者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所以每个企业都要给予法律规定范围的带薪年休假权利。不过,由于疫情的影响,所以有些企业会根据自身发展状况,从而统一为员工安排带薪年休假。
  • 从纸质表格到eHR系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经历了什么变化? 2025-02-27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变迁中,技术的进步一直是推动变革的核心力量。从依赖纸质表格到全面采用eHR系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经历了深刻的演变。这种变化不仅提升了HR管理的效率,更深刻影响了企业对员工、数据和决策的理解与应用。
  • 2021年广州市生育保险,HR怎样申领? 2021-03-05
    众所周知,生育保险是通过国家立法规定, 在劳动者因生育子女而导致劳动力暂时中断时,由国家和社会及时给予物质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所以,就职于广州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HR,究竟该如何申领2021年广州生育保险呢?
  • 技能提升培训补贴如何申请?这些细则HR不容错过 2021-06-18
    为了充分发挥政府培训补贴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促进全市高危行业领域从业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提升安全生产技能水平。近日,盐城市人社局、财政局、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管局、住建局、交通局、教育局等7家单位积极联动进行部署落实,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政策保障力度,不断提升高危行业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能水平,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更好服务盐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那么,关于技能提升培训补贴这项人力资源管理福利政策,HR该如何申请呢?
  • 病假争议:真生病or闹情绪,HR该怎么处理?听听专家的分析 2021-07-29
    HR你知道吗?在一份针对全球职工缺勤调研的白皮书中,中国有71%的员工承认曾经在没有生病时请了病假。而当被问及为什么会在没有生病时请病假,更多的回答是员工感到自身压力太大,需要休息一下。当然,也有一些例外的情况,比如有一些员工因为与管理者发生了矛盾,于是利用病假来摆脱管理者的束缚。那么,针对这类情况,对于初入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HR来讲,究竟该如何处理呢?

推荐阅读

  • 美的回应裁员50%传闻:公司如何减员? 2022-05-20
    针对近期在脉脉平台上传出的裁员50%的消息,美的集团今日通过官方号回应。究竟公司如何减员?
  • 北京政府部门回答解读2021年度五险一金相关问题:五险一金... 2021-12-15
    2021年度北京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缴费工资基数调整工作在6月开展,北京政府部门解读2021年度五险一金相关问题,那么五险一金缴费基数如何规定?
  • 网易薪酬体系如何?HR能学到什么? 2022-05-07
    众所周知,网易在开发互联网应用、服务及其它技术方面,始终保持中国业界领先地位。网易推出了门户网站、在线游戏、电子邮箱、在线教育、电子商务、在线音乐、网易CC直播等多种服务。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网易薪酬体系,看看他们的职级体系、员工薪资待遇、考核以及晋升条件究竟如何?
  • 如何避免制造业工厂的代打卡乱象? 2023-08-22
    在制造业工厂,避免员工代打卡是一个重要的管理课题,它涉及到劳动法规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员工行为以及业务流程等重要内容。受到制造业特性影响,工厂可能更比其他行业更易受到员工代打卡行为的影响,因此它的管理策略也需特别注意。
  • 华为内部建立“稼先社区”号召全体员工开放:如何与员工做... 2022-07-07
    7月4日,华为心声社区最新公开的任正非内部交流纪要显示,华为内部最新建立了“稼先社区”,成立目的为号召全体员工开放。到底HR如何与员工做好沟通?
  • 腾讯薪酬管理制度如何?HR有定论吗? 2021-10-21
    近日,万众期待的国内互联网大厂校招终于开始谈薪了,打响第一枪的是腾讯,腾讯的校招薪资引发诸多讨论:算法岗应届毕业生的年薪已达 40 万,房补 4K。由此可见,为了争夺当前数字化时代的人才,腾讯也是给出了极具竞争力的薪资。所以针对腾讯全面涨薪,网友们纷纷表示,“有腾选腾,无腾延毕,延毕不行,再来一年”,还有网友表示,“有鹅选鹅,无鹅延毕,延毕无鹅,建议读博,毕业再鹅”。那么,除了腾讯薪酬外,其实腾讯的薪酬管理制度也是相当有市场优势的。
  • 连锁零售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如何进行企业管理? 2017-07-13
    连锁零售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如何进行企业管理?企业或事业唯一真正的资源是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连锁零售业的发展状况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以连锁化、信息化和规模化为特征的零售业发展很快,已成为当今社会经济的支柱产业。那么,连锁型人力资源管理软件是怎样对企业进行管理的呢?
  • 老龄化劳动力管理:企业如何应对员工老龄化的挑战? 2025-02-21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企业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有效管理老龄化劳动力,同时保持组织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到2030年,全球60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14亿,占总人口的16.5%。